其實這些捱打的言官們,此時終於明白過來,這頓打他們白捱了,無論是內閣大佬,還是朝廷重臣,居然沒有一個人給他們張目。
幾乎所有人裝聾作啞,就像沒有看到一樣。不僅僅是崇禎皇帝裝作看不起,而是所有人。
事實上,也不怪所有人都漠視,或者縱容全旭。
正應了那句話,自作自受。
明朝的言官制度,開始於那個在傳說中歷來輕視文官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設立了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專門用於監察中央和地方百官,這個群體的總人數長期保持在二百人左右,為歷朝之最。
朱元璋在制度中明確規定:皇帝臨朝時,言官要輪流值日,發現不合理的就要“直諫”,“勿有所顧避”;不分軍隊百姓、不論制度還是官員,“皆得言之”。如果皇帝受矇蔽而不自省,朱元璋要求言官“捨身以諍”,不惜批逆鱗、捋虎鬚!
為了讓言官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朱元璋創造性的給了言官一項極大的權利——“封駁”。所有的詔旨和批覆的奏章,必須先經六科透過方能執行。
朱元璋曾對給事中張文輔說,“朕代天下理物,日總萬機,豈能一一週遍?苟政事有失宜,豈惟一民之害,將為天下之害!豈惟一身之憂,將為四海之憂!卿等能各悉心封駁,則庶事自無不當!”
可以說,朱元璋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惜這個制度,在執行的時候,已經變味了。結果,就變成了頂撞皇帝就是直言諫言,頂撞閣臣和各部堂尚書,就是仗義執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