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三千多斤每車的重型載重馬車,其實遠遠無法解決懷遠鎮的運輸難題。
懷遠鎮的問題,與遼南幾乎如出一轍。
天氣寒冷,百姓需要用煤炭取暖,懷遠鎮雖然不缺煤炭,可問題是懷遠鎮周圍卻沒有煤炭,距離懷遠鎮最近的煤礦將近一百七十多里。
對於後世而言,一百七十多里,幾乎不算距離,也就是一個小時而已。更何況這個時代的坑爹的運輸能力,偏偏煤炭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
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懷遠鎮的公平軍和其麾下的百姓,每天需要燒掉大約五六萬斤煤炭,五六萬斤煤炭,放在後世,也就是二三十噸的樣子,一輛大卡車就可以拉完了。
然而問題是,這只是明末,如果用獨輪車,每車裝載五百斤左右,那就需要一百多車,按照每輛車日行四五十里,滿足懷遠鎮的生活消耗,至少需要投入至少三百多輛車。當然,這只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煤炭,可是隨著興建的高爐既將投產,懷遠鎮消耗的煤炭將增加十數倍甚至數十倍增加。
那樣以來,運輸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即使採取這種重型馬車,可問題是,每輛馬車需要兩匹馬,運輸成本的增加,卻讓懷遠鎮百姓,生活成本成倍增加。
採取駱駝馬車運輸的方式,總算可以緩解了懷遠鎮最棘手的問題。
在開採或不開採鋼鐵的時候,陳應、崔成友和羅世明也產生了分歧,首先是全家莊鎮擁有無數質量好,價格低廉的鋼鐵,可以滿足懷遠鎮的需求,只是因為運輸問題,造成了極為不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