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宋子墨和小莫牽引,持續了幾分鐘。
張教授把手搭上去,輕柔的拿捏。
摸骨!這是手法正骨的首要技術,隔著面板肌肉,要能感受到裡面的骨塊,有多少塊,每一塊什麼形狀,處於什麼位置。
傳統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新的正骨八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曲、提按端擠、搖擺觸碰、夾擠分骨、折頂回旋、按摩推拿。
無論古代的,還是現代的中西結合,手的觸控都放在第一位,這是後面所有技術的基礎,沒有它,後面的技術無法施展。
所謂手法,一切全靠雙手的感知與操控,靠經驗生存的古人,真是把經驗發揮到了極致。
雜技之鄉吳橋的鬼手吳寶合老師,玩三仙歸洞的雜技,無人能夠看出破綻,外國人用幾臺高畫質攝像頭,從不同角度拍攝,最後拿錄影去慢放,希望能找破綻,但就是找不出來。
手法!可以被玩到如此出神入化。
張教授端坐椅子上,椅子很穩,張教授的手更穩。
他隔著面板肌肉,仔細地感知,尺骨和橈骨每一個骨塊的形狀和狀態,他都做到心裡有數。
能夠做到這一步的人,全國估計只能掰著手指數。
張教授開始操控骨塊,按照預先設計的順序,一塊一塊的歸位。
有軟組織附著的骨塊,歸位相對要好很多,就像牽牛,有繩子牽引,慢慢把牛牽進牛欄。沒有軟組織附著的骨塊,是遊離的,猶如沒有牽繩的牛,要讓它進牛欄,只能靠趕。趕牛和牽牛,哪一個更輕鬆,不言而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