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因一人之計,國遂得救,於是萬千功勳,集於一人之身。
稱英道雄,贊俊誇才。
理所應當。
這是儒人,或者說,這是大部時間裡,大部分人的普遍觀念構成。
究其根本,不過是,一人之力,足可以改天換地,而餘人不過是被帶飛的鹹魚,是被放牧的愚羊。
烏合之眾,不足一顧。
因此功勞、榮光歸於此人,就可以了。
這是思維邏輯的基點。
也是社會構成的根本。
基於此,人們相信,一賢人之德足以感化萬千愚人。
由是,集權才是應當的。
能人可以做到的事情,萬千庸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到。
賢人能夠做到的事情,萬千愚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到。
因此使能人、賢人、聖人居於上,民眾應當受其管縛。
無有能人、賢人、聖人管理,則愚人不能安寧,不能自理,不能立於人士。
賢人吐繡口,千秋功業成;聖人張靈心,萬代智慧集。
因此,庸人不應當反抗能人;愚人不應當拒絕賢人。
但誰人是能人?
誰人是賢人?
那當然是美德的化身——士人。
當然是智慧的化身——聖人。
當然是一切美好的集中——君子。
士人、聖人、君子,這些詞彙本身都是一種特定身份的稱謂。
但漸漸的,這些身份與人類社會中的某些“美德”趨同,繫結。
溫潤、瀟灑、有風度的是“公子”。
謙遜、帥氣、有智慧的是“君子”。
……
既然統治者本身就是能人、賢人、甚至聖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