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針對葉非提出的問題熱烈的討論起來。
“兇手會不會跟付夏炎關係很要好?要不幾個死者中為什麼就他死的最好看?還給挖了墳立了碑。”
“你說的對,關係肯定非同一般,不然為什麼替他報仇?”
“你怎麼確定兇手是為付夏炎報仇而不是在利用他達到其他目的?沒準是他自己跟死者有仇呢,我覺著還有另一個案子跟53案有牽連。”
“有關係是顯而易見的,關鍵問題在於對付夏炎社會關係的排查,並沒發現可疑人員。我們在這邊瞎分析有什麼用?根本無從下手。”
……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全是圍繞著付夏炎與兇手之間關係的討論,葉非卻在想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兇手的殺人手法。
以前葉非並沒過多考慮過這個問題,直到付夏炎的死,才讓葉非發現了一個很驚人也很愚蠢的問題。
第一起和第二起案件,兇手的殺人手法完全一致,而第三死者郭文強只是跟前兩個死者有相似之處,由於他胸口的波浪紋是出自同一人手筆,讓警方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同一兇手作案的問題上,卻忽略掉第三個死者的死亡方式是否存在著某種特殊意義。直到第四個人,也就是原本的嫌疑人付夏炎的死亡,他完全不同的死亡方式提醒了葉非。
郭文強身邊沒有疊得整齊的衣服,充滿歉意的造型也與前兩個死者耶穌受難的十字造型毫無聯絡。不合理!如此縝密完美的殺人方式為什麼不將他延續下去?難道……前兩個死者才是案件的主角?郭文強和付夏炎並不是兇手報復的物件?甚至,這兩人與兇手有著很深的關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