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春秋戰國是百家爭鳴的時代,這個時代人才輩出,其中法家的崛起速度發人深省。作為法家的傑出代表,商鞅透過改革,使弱小的秦國一躍成為能與齊、楚抗衡,爭雄於天下的大國,可謂勞苦功高。
亂世有一個優點,即可以不拘一格任用人才,這為貧寒子弟向上流動提供了道路。在戰國時期,一個人只要有才華且有雄心壯志,就不會被埋沒。商鞅早年由於沒有遇上明主,所以鬱郁不得志,差一點枉死在魏國。商鞅渴望使盡平生所學,立名於當世,立功於後世。所以,當他聽說秦孝公為重振秦穆公的霸業而下令遍尋天下賢才時,商鞅毅然離開讓他徹底絕望的魏國,隻身前赴當時還是弱小的秦國。
商鞅本姓公孫,名叫鞅,他是衛國國君某姬妾所生之子,後來之所以被稱為商鞅是因其在秦國封地的緣故。
秦國雖然弱小,地處偏遠,但像商鞅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想見秦孝公一面也是很難。為了理想抱負,商鞅俯身低就求秦孝公的寵臣景監引見自己。
第一次見到秦孝公,商鞅言辭懇懇,孝公卻昏昏欲睡,沒聽進商鞅的一言半語。事後,秦孝公責備景監,說他推薦之人乃迂腐呆滯之徒。
景監也很無奈,這時商鞅再次求景監引見,景監對商鞅還抱有一線希望,所以再次答應了商鞅的請求。第二次召見,秦孝公懵懵懂懂,覺得商鞅說得有理,但不合他的心意。景監被秦孝公責備後,將商鞅當做出氣筒。商鞅說,他用稱王之道開導秦孝公,但是秦孝公急於求成。事不過三,經過兩次交談,商鞅已經完全探知秦孝公的心願,請求景監第三次引見。秦孝公第三次召見商鞅,果如商鞅所料,他很信服商鞅的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