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一場改革的興起,必將源於思想的變遷和整合。而正是在一次次的軍事交鋒和政治角逐中,吳起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而深邃的軍事理論。
《漢書·藝文志》一書中就集中著錄了《吳起》48篇,可惜後來佚失,流傳至今還剩下《吳子》6篇,即《圖國》、《治兵》、《論將》、《料敵》、《變化》、《勵士》,這應該是後人藉著吳起的名聲而作。當然,其中也繼承了吳起大量的謀略和思想,吳起注重國家軍事力量的加強,同時還爭取國家和軍隊集團內部的協調與統一,一旦國家出現“四不和”,就只能止戈息武。換一個角度說,就是強調一個國家內部要“和”才可以出兵打仗;打仗之前軍隊內部要“和”才可以出征;出征列陣,每一個環節都要“和”才可以進戰;具體到戰場之上,軍隊作戰相“和”才可以獲勝。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在《吳子兵法》的《國圖篇》中也提到,對於士兵而言,如果知道君王能夠愛其命、惜其死的話,即使碰到危難,將士也會以進死為榮,以退生為辱。如此,便能夠上下一心、眾志成城。
孫武在《孫子兵法》中早就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思想,被後人引為軍事上的不朽概論。吳起在其軍事思想中,也繼承了孫武的思想,並在《料敵》篇中提出,瞭解和分析敵情,對整個戰場敵我雙方的優劣進行評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