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楚國在楚平王手中,可謂是內憂外患,而這一切,皆緣起於楚平王目不識人,楚地的忠良俊傑紛紛被排擠傾軋,被迫離國;奸佞宵小之徒,卻充盈朝野,不離平王左右。朝中烏煙瘴氣,朝外自然動盪難安,人心離散。
不過,縱觀楚國存在、發展的歷史,並非只有楚平王一人不辨忠奸。有一則典故,內容是春秋時著名的外交家蔡聲子對於“楚才為晉所用”的一番論辯,準確而概括地反映了楚國國君不重視賢能之人,任其流向國外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為何楚國在與別國爭霸的此消彼長的過程中每每落入下風的原因。
公元前574年,蔡聲子為調節晉、楚兩個大國的矛盾而遊走其間,在與楚國令尹子木的交談之中,他被問道倘若晉、楚兩國計程車大夫相比較,哪個國家的更為賢明,蔡聲子擲地有聲,“晉卿不如楚”,然“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蔡聲子坦承,儘管晉國也重用王室宗族之人,但也大量使用楚國人才。楚國國君為人苛刻,喜好刑罰,楚國計程車人屢屢被逼得逃離楚國,往別國任職,結果在別的國家展露才華,反過來為他國侵佔楚國利益出謀劃策。蔡聲子以楚申公子儀之亂為例。在這場亂局中,楚大夫析公受到牽連,不得不投奔晉國,被奉為上賓。結果在晉楚之戰中,正是他點出了楚軍性情浮躁輕率,士氣容易衰竭的弱點,幫助晉國軍隊大獲全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