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百四十七章 佈局煽動(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在王興剛從宋哲武那裡回來的當天中午,曾經最先報道“東北易幟”和獨家發表中原大戰末期張學良擁蔣通電,在華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天津《大公報》主編張季鸞,在他的主編辦公室裡,收到了和《大公報》有新聞互換關係的《北方晨報》的電報。

電報的內容是關於被國民政斧通緝的閻錫山的,說‘閻錫山乘坐曰機,偷偷飛回了大同。’

張季鸞留學曰本,同於右任、李儀祉兩人一道,被並稱為“陝西三傑”,曾擔任過孫中山先生的秘書,負責起草了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並且發出了中國近代報業史上第一份新聞專電,堪稱報業先驅。他在1926年與吳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記公司,接辦天津《大公報》,任總編輯兼副總經理。

張季鸞不僅文筆犀利酣暢,在辦報理念上也很獨到和堅韌。張季鸞始終堅持對時局進行儘可能公正、客觀的報道和評論。提出了著名的“不黨、不賣、不私、不盲”四不主義辦報方針。

有幾個事例可以證明《大公報》嚴謹的辦報作風。如中央軍連續三次圍剿紅軍,《大公報》在追蹤報道中,就不乏肯定紅軍的文章。國民黨中央黨部要求各個報刊一律稱[***]為“共匪”,只有《大公報》從未服從過這個命令。

《大公報》在張季鸞26年接手時,發行量不足2000份,每月廣告費收入只有區區200大洋,月虧4000多。可是五年後的現在,《大公報》發行量突破了50000份,已經成為華北地區最大、在全國也是非常著名的大報,這一切,都是靠著張季鸞犀利的文風和他對新聞敏銳的洞察力換來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