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從劉隆手中接過河西時,第八矯一度忐忑,一度充滿猶豫。
甭管敦煌、酒泉各郡守怎麼稱頌,最初時,第八矯依靠繡衣衛在民間的眼線,依然聽到了許多真實無比的嘈雜之音。
“亂河西者,第八矯也。”
河西在天下大亂初期,因為地理位置關係,好歹保持了“粗安”,在河西人記憶裡,哪怕是名義上歸附“西漢”的日子,頂多只有羌胡入塞的小打小鬧,而大規模的戰爭,是奉魏王之命西行的第八矯帶來的。
說來也奇,近在京師腳下的關中,王莽代漢時竟鮮少忠良,反而是遙遠的河西、西域留駐漢軍,日子過得苦巴巴,卻滋生了不少心懷漢室的人,雖然隨著“西漢”的倒臺,讓他們明白漢不可復,但對於新來的統治者“魏”,更沒任何歸屬感。
第八矯和隨他而來的諸多空降官吏,深刻感受到當地的情緒,豪強的慢待,百姓的不合作,讓不少人心生煩躁,嚷嚷著什麼“河西偏遠,不如棄之”的話,只想回京師去。
但第八矯卻訓斥了眾人。
“百姓並非天生就要跟吾等走的,欲移其心,先證吾信。”
於是第八矯開始投入全部精力治理河西,這片狹長的壤土名為四郡,人口卻只有二三十萬,地廣人稀,羌胡混雜,漢人聚集點集中在邊塞烽障塞,以及各郡城縣邑里,經過百年胡化後,頗為“民俗質樸”,武德頗為充沛,出門人人背弓,個個帶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