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弟年紀稍小,加上七八歲就被父母拋棄,有點怕生木訥,都來礦上幾天了,還分不清人。
還得自詡兄長的張魚一一告訴他:“挖煤洗煤的是第四氏。”
“那些踩著踏碓碎礦的是第一氏。”
踏碓是這時代常見的器物,幾乎家家必備,若非現在條件不允許,第五倫還想請匠人來,造幾間鄭國渠邊能見到的水碓房,那樣便能利用溪水之力,沒日沒夜粉碎煤塊了。
張魚又指著那些拉著人力輦車,從河邊採土回來的壯漢:“挖掘黃土,再將土和煤灰混在一起的是第五氏,也就是伯魚郎官的族人。”
朱弟點頭,又掰著指頭數了數後:“那第二第三在哪?”
兄弟倆還在那說著話,已經被提拔為工頭的第五平旦招呼它們:“孺子,勿要偷懶,開工了!”
二人連忙從休息的棚屋草蓆上起身,來到加水和好的煤土堆前,它們被平鋪在地上,用鏟子劃成一個個小格,每個小格可以搓一個煤球,搓好後放到一塊長板上攤曬晾乾。
一起幹活的還有許多第五里的少年,年紀從十歲到十五六不等,都是聽說礦上管飯,被父母打發來的。
這時代的百姓確實太苦了,各家的餘糧都不太夠,農閒時甚至會驅趕兒郎離家去謀生路,就為了省一口吃食,免得青黃不接時鬧饑荒。關中勞動力多而土地、工作崗位少,只管食宿都能吸引不少人來,在後世根本無法想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