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艾格隆堅持要完成預定的親民活動,讓科洛男爵大感頭疼,但既然是陛下的命令,他也只能俯首聽令,於是他在接受了命令之後,又重新離開了小教堂,而後組織人手開始清理刺殺現場,統計受害者名單,安撫人心。
在法國的歷史上,針對政敵刺殺早已經層出不窮,法國宗教戰爭時期(也叫三亨利之戰),三方的主要參與者亨利三世國王、吉斯公爵亨利和亨利四世國王,三個人都相繼死於刺殺,沒有一個善終。
不過,這時候政治刺殺還只是停留在封建主們互相剷除政敵的行動,相對來說屬於貴族的內訌;而到了近代,由於政治變得“平民化”了,而且各種思潮、各種政治主張在國民當中氾濫,刺殺開始變成了意識形態上剷除異己的手段,比如大革命的著名推手馬拉,就是被一個名叫夏洛蒂-科黛的青年女子所刺殺的。
而君主們因為他們位於頂點的位置,自然也承受了各種意識形態的仇恨,因此自從路易十六之後幾乎每一位法國君王都面對過刺殺,就連拿破崙皇帝也沒有幸免,他在遭遇保王黨刺殺之後,還逮捕並且槍斃了孔代親王的繼承人昂吉安公爵洩憤。
1820年,查理十世國王的小兒子貝里公爵遇刺身亡;1835年,路易菲利普國王遇刺,元帥莫蒂埃中彈身亡;1858年,拿破崙三世皇帝被義大利的激進民族主義者費利切·奧爾西尼刺殺未遂……這些還是比較知名的事件,還有更多醞釀中但並沒有實施的陰謀,就沒有計算在內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