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民問題的根本是生計,人為了生存什麼事都乾的出來,但只要滿足了他基本的需求,災民就很難演變成社會性問題,乃至政治問題。當然,時代不同,災民、難民的需求都會與時俱進不是一成不變。
長孫流入鹹國的戰爭難民,數量龐大,分散前往全國各地根本不切實際。
且不說惡性疾病的傳染問題,這麼多人如何遣散,他們願不願意,遣散後如何安置,安置地接受不接受,路上吃喝拉撒病怎麼辦,都是問題。更重要的是幾百萬人的花費不是幾十萬人的量級,也不是一個地方政府的事,而且會帶來全國性治安和暴亂。
唯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控制災民流動,就地安置,提供他們最基本的勞動工具,給予土地,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
當下的生態系統完好,人類對土地資源的開發率不高,而清田、桑南兩郡多數是丘陵地貌和森林,不伐木不開荒,現有的耕地不足以滿足五六百萬遷入人口的需求。
但良種、積肥和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了土地產出,減免的稅賦增加了農民收入,進一步緩解了耕地不足帶來的問題。同時伐木開荒不僅能帶動林業發展,通過出售木材獲取經濟來源,百里燕也在山林地區推動梯田,透過普及梯田,又能讓山頭變成耕地。
長孫的難民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是每年逃入積累形成的結果,只要安置妥當處置到位,一批一批的安置並形成迴圈,第三年後當地的經濟自行進入一個較為良性的相對封閉迴圈經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