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開春後,臨桃已是春暖花開。
章越,高遵裕同駐臨桃城,王韶,蔡延慶,李憲駐通遠軍,王厚駐會州。
章越與蔡延慶商議改革軍制,率先在熙河路實行將兵法。
這也是響應朝廷變法的號召,這對於封疆大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
比如之前青苗法實行時,身為河北轉運使的劉庠反對,陝西的王廣淵卻支援,之後兩個人的仕途便是一上一下了。
推行將兵法,關係到朝廷對地方官員的信任。
這信任是金,遠比你身在什麼官位要重要得多了。
高遵裕即便不同意,但章越,蔡延慶拿出官家和王安石的金字招牌一壓,他便無話可說了。
章越對於將兵法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因為宋軍的問題就是兵馬很多,但又不能打。
原先宋軍在西北怎麼打?
總管領兵萬人,鈐轄領五千,都監領三千,有寇則官卑者出。
這樣的結果是遇到敵軍主力怎麼辦,都監的三千人馬不就是送嗎?
范仲淹諷刺說,不量賊眾則戰,而以官之先後而戰,實取敗之道。
所以他率先推行將兵法,將一萬八千的禁軍分置六部。
將兵法就將兵分至各將率領統練,如此當然章越,高遵裕就成了光桿司令,但將領對部下的訓練作戰卻可以一把抓。
這將兵法雖是蔡挺提出的,但在王安石卻是進行推廣,並普及天下諸路。
但這與免役法,青苗法一樣,首倡之權都不是在王安石,而另一個時空歷史上,真正全面推廣將兵法時,王安石正在罷相之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