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不經科舉經由學校選拔太學生作官,此舉聽起來有打破常識。
但是這恰恰是王安石是提出的。他改革貢舉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王安石還引證三代時就是這個樣子的。
故而王安石以“兼採譽望,而罷彌封”的學校取士取代科舉的主張提出後,蘇軾上疏進行猛烈的批評認為是開時代的倒車。
他說學校取士會恢復唐朝通榜的弊病。學生會賄賂官員,請託權要,最後導致恩去王室,權歸私門的結局。
當時與蘇軾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劉攽。
總之言之,王安石主張是廢除科舉改由學校取士,但是目前還不現實,只能一步一步來。
而章越心想自己提出由學校選拔人才的主張,必然正中其下懷。
王安石聽後則道:“陛下,臣素以為陶冶人才在於教之,養之,取之,任之有道。”
“而學校是教人的根本。這禮樂刑政之事皆在於學校,相反若是不可為天下國家之用,則學校不可教之。”
“之前詩賦取士,朝廷進用文吏,僅苟尚文辭而已。但官員卻不通古今,不習禮法,天文人事,政教更張,朝廷任之以事,則不知如何施為,這便是朝廷用人之弊。”
章越聽王安石這番話想到了嘉祐二年時,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疏,當時王安石對國家取士選官非常的不滿,認為選上來的官員都不合用。
認為那些皓首窮經的讀書人,最後大則不能用天下國家,小則不為為天下國家之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