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正所謂詩緣情,賦體物。
詩詞歌賦,賦在最末,然而在宋朝進士科四場之中,詩賦卻是最重。
如今詩也成了次要,退居在賦文之後。
如今章越進入進士科後,難即難在學賦上。
賦中章越印象最深的當屬‘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當然還有一個反面教材,那就是劉幾的‘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
以及歐陽修那句‘秀才刺,考官刷。’
賦即是半詩半文。
這文是散文,散文即是不押韻不對偶的文章。
但賦是不僅押韻,還要換韻,有時要對偶,也可不對偶。
至於詩呢,有七律五律甚至三律,但篇幅短,賦卻普遍長。
故而賦被稱為有詩有文。
賦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
拿司馬相如上林賦舉個例子。
……逼側泌瀄,橫流逆折,轉騰潎冽,滂濞沆溉。穹隆雲橈,宛潬膠盭。逾波趨浥,涖涖下瀨。批巖衝擁……
上林賦裡整篇都是如此鋪墊之句。
不少漢賦都是如此,實際上多不是實景,而是司馬相如將想象臆造出的景物都描繪進上林苑的景色裡,給人一等高大上的感覺。
這不是一代兩代如此了,唐朝的賦就已經是這樣了,韓愈實行‘古文運動’,就是覺得這樣的賦太虛太假,說白了就是文人純粹在‘炫技’,沒有實際內容。
被認為是‘假象過大,則於類相遠,逸辭過狀,則於事相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