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佬們大多都是年少成名,因為他們在年輕時即十分了得,展露了相當的才華。
程頤與兄長一併師從濂溪先生周敦頤,邵雍,跟隨名師自也有了高於常人的知識和眼界。
十八歲時來京師,他即作了一件事,以學生的身份上書天子,懇請廢世俗之論,以王道為心。
此疏當然是沒有得到天子重視,不過可見程頤的志向。
後來程頤入了太學,拜入胡瑗門下。
當時胡瑗出了一個題目,顏子所好何學之論。
程頤在文章裡雲。
君子之學,必先明諸心,知所養,然而力行求至,所謂自明而誠也,故學必盡其心。盡其心,則知其性,反而誠之,聖人也。
此文得到了胡瑗的讚賞。
儒學原先就是出世之學,但明誠一說提及,儒學也轉入了儒學‘明心見性’之說。
章越聽到這些也明白為何自己以大學‘正心誠意’之說,會得到胡瑗的讚賞。
原來這是時代在召喚我們。
當然此說遭到很多人的抨擊,正如後世的人批評理學的原因一樣,認為理學近似於佛老。將儒家好好一個入世之學,變成了出世之學,這是孔子原來的意思嗎?
但問題來了?為何理學會得到這麼多儒家大佬的支援。
儒家是入世之學,但人都要知道些出世之學,用此尋求心靈的安慰。普通老百姓可以尋找宗教的需要,但士大夫呢?豈不聞子不語怪力亂神。
儒學放棄出世之學的後果是什麼?失去了‘市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