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唐朝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俗語。
這話不是說明經科易考,進士科難考。因為無論是明經科,進士科都不好考。
唐朝進士科一次錄用不超過二十人,明經科也不過一百人。
這話的意思是,你超過三十歲若考不上明經科就不要再試了,以後都考不上了,反而你五十歲進士科落榜的話,你還可以來年再試一試。
進士科的詩賦策論主要觀考生的才華志向,且閱卷沒有一個統一衡量的標準,遇到中意的考官立馬就取了,遇到不中意的你寫得花團錦簇,妙筆生花也是沒用。
至於明經科,除了死記硬背,沒有其他第二個竅門。
在考場上將一百二十帖貼書題,六十道墨義題都答對了,朝廷立即給你授官,賜九經及第,待遇等同於進士科甲等。
對於寒門出身的學子而言,真能用五十年光陰來考一個進士科?就算家裡肯栽培你,但也栽培不起。
明經科不同,人的記性在三十歲前是最好的,三十歲以後就逐步下降了。所以考明經科都是趁年紀小的時候,一口作氣讀個十幾個年,然後赴貢舉,三十歲後若不中就改作其他營生,再也不考。
當然這是唐朝時,到宋朝又有其他變化。
唐朝一科進士考試只錄取十幾人。
在宋朝一開始進士科取士也很少,基本都是諸科,但近年來進士科錄取比例不斷增加,最後到了殿試上進士科已佔大多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