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章越徘徊在庭中,他手中拿著是一封書信。
數月之前,樞密副使包拯去世,朝廷上下聞知震驚,官家不僅綴朝,還至府上親祭。官家見包拯家裡一貧如洗很是震動。
包拯的嫂子言包拯臨終前,多次向官家建儲之事,陳言自知言此事必死,然而為了國家大計不得不言之。
到了包拯彌留之際,得知官家終於答允了司馬光,章越的請求建儲,故而含笑逝去。
故而崔氏特意託與包拯交好的吳奎寫了書信代包拯向章越表達謝意。
章越聞之後很是感慨。
真正歷史上的包拯與電視劇裡有些不同,包拯為人敬佩的是他的清直敢言,為人剛勁,在國家大事上常常能有所主張,不避彈劾權貴。
故而民間有云包老為真中丞,為嘉祐四真之一。
同時章越還知道,包拯去世時立有遺訓言,後世子孫仕安者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者,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於堂層東壁,以詔後世。
包拯去世時獨子包綬僅有五歲,家裡清貧至極,身為包拯同年的文彥博覺得孤苦,便出面將自己孫女嫁給了他。
這一件事在士大夫中相當有口碑。
二人結為女兒親家是在包拯逝去後,而並非章越誤知的小段子早有往來。
當然這一誤解,令章越對包拯更添敬意,可惜自己為官時間太短,一直無緣見包拯,向對方表示敬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