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克萊武這種單純的軍事視角反對的理由不同。
賈法爾也堅決反對沃森中將提出的固守稜堡,令大順頓兵堅城之下的戰略。
他反對的理由,更多的是政治因素。
孟加拉沒有一支強大到能讓大順恐懼的海軍。
恆河……恆河不是胡格利河。
恆河下游寬的地方,有二三十里寬。別說艦隊通行了,就是艦隊在裡面打轉兒,都轉的開。
大順手裡捏著西拉傑,正統的孟加拉節度使,老節度使死前指定的繼承人。
當初是軍頭們和收稅官們合力把老節度使推上去的,賈法爾為了答謝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幫助,把國庫都搬空了。
又不得不把別的地方割給英國作為抵押,理論上收完稅收到合同數之後還能還回來,但這已經引起了國內那些人的不滿了。
再一個,英國人扶植印度教商人。
而原本的什葉派、遜尼派的商人,或者籠統的摩爾人,相當的不滿。再怎麼說,莫臥兒帝國在奧朗則布全盛時期,也是對非穆徵收丁稅的。現在英國人一來,那些印度商人卻抖了起來,這能忍?
賈法爾的背叛,也真的不是啥好名聲,私下裡罵他的人多了去了。再怎麼樣,臨陣倒戈這種事,在各國、各文化圈裡,都是要擔罵名的——可以提前造反,那也比作為下屬臨陣倒戈的名聲好。
問題就在於這。
大順完全把控著制海權,其運輸能力,已經得以體現。能夠將錫蘭、馬六甲的軍隊,迅速運送到胡格利河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