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國產劇什麼題材都不缺,唯獨農村少得可憐。農村人出現得最多的地方,是都市劇。而且角色出奇的一致——面目可憎的惡人;窮,且貪得無厭。
最典型的是樊勝美的父母和哥嫂,將吸血原生家庭袒露在觀眾面前,激起極大的氣憤。
自此之後這種城鄉矛盾成為編劇最愛的套路,樊勝美2.0、3.0……你來我往,樂此不疲
《我的真朋友》裡女主工作的領導曾店長,30歲,未婚,奮鬥多年打算買房。父母知道後哭天搶地訴苦,控訴她不管的婚姻大事,自己賺到錢先買房享受。
《完美關係》女主閨蜜,來自農村。好不容易站住腳,感情也有起色。來探親的媽媽獅子大開口,要她拿10萬塊出來給兒子當輔導費。
《安家》房似錦的媽媽最可氣。兒子吃泡麵心疼,女兒兩天沒吃飯不是事兒。女兒賺的錢每分都是自己的,要給兒子買房、還房貸。
不還?我鬧,我哭,我要挾。
什麼時候農村人在電視裡,只剩下了單一的功能?
年輕人想要在城市裡落戶生根的絆腳石,一種完全站在都市人對立面的反派?
但凡城裡有一個農村人出沒,編劇就恨不得把他揪出來,歷數他的N宗罪?
國產劇看農村人,想在看敵人,也像看耍猴——他們既可惡,又可笑。但在這種鄙夷和嘲笑背後,更深層的心理是什麼?
是害怕。對變回農村人的害怕。對跌落自己階層的害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