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明軍借水師之便,沿錢塘不斷襲擾。我大軍不得不分守各處,縱有十多萬人馬,卻幾乎動彈不得。”洪承疇怒道,“眼下只有將錢塘北岸堅壁清野,大軍退至南人無法借舟船攻襲之處,方可復奪主動。而這些人竟主次不分,於朝堂上處處掣肘!”
這也是他苦思許久才想出的對策——將錢塘北岸百姓全部北遷百里,而清軍則放棄沿岸城鎮,退至離岸五六十里處佈防。
如此一來,明軍登陸部隊的行蹤一旦暴露,想要再返回船上週旋,就必須行軍五十多里——大約近兩天的路程——才能趕到錢塘江邊。
在此過程中,他洪承疇便有了閃轉騰挪的空間,不論是緊追掩殺,還是在明軍歸途中設伏等等,都能令清軍擺脫眼前這種不利局面,找到重創敵人的機會。
但他卻沒想到,將此方略寫成奏摺發回北京,立刻遭到馮銓等人的一致聲討。
楊志和一旁揖道:“大人,據說陳閣部、吳御史甚至譚拜大人都贊同您的主張,但朝中以馮銓為首,南黨之人連番以‘避戰畏敵’‘獻浙北於敵’‘擅棄重鎮’等言辭辱您,甚至連‘勾結明人’都說了出來,當時武英殿裡吵成一片。”
洪承疇長嘆了一口氣,思緒卻飄回了崇禎朝。
彼時東林黨為首,與閹黨、浙黨鬥成一片,所有朝臣都只會喊打喊殺,伸長了脖子拼命要求前線軍官主動進攻。誰的喊聲敢弱些,立刻便會被敵黨說成“畏敵”“賣國”而遭到攻訐,更遑論戰略收縮之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