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的半條命在馬來亞上,絕不是一句虛言,在基礎工業上面馬來亞的產能已經超過本土。煤鐵油這三項都是如此,這是一個國家旳命脈。
英國本土去年鋼產量兩千三百萬噸,砂勞越州府古晉,三千五百萬噸。加起來六千萬噸,美國去年是接近九千萬噸。英國本土水泥產量一千五百萬噸,馬來亞三千萬噸,馬來亞本身煤炭不多,雖然勘探了但一直依賴澳大利亞供應,英國本土消耗兩億噸,在這一點佔據上風。
憑藉英國本土的工業產能,是撐不起現在英鎊的結算份額的,事實上就算是加上馬來亞,也同樣撐不起,但會改觀許多。站在英國的角度上來說,世界和平的話,英鎊還能憑藉慣性維持下去。
不過艾倫威爾遜心裡清楚,指望慣性一旦美國因為越南戰爭失血過多,就會把主意打在英鎊身上。
英鎊在七十年代結算額急劇變小的根本原因,還是英國本土撐不起這麼大的結算份額,一旦美國動手,英國就沒有抵抗能力。貨幣需要實物支撐,有馬來亞殖民地的產能支撐,比慣性依賴把握的多。
不論出現什麼事,英國都不能撤走中東的英軍,掐住中東剩餘的保護國,加上英屬馬來亞的產能,至少比大帝時期的俄羅斯強。俄羅斯只有資源和產能但是沒有金融,英國算是要什麼有什麼,就是每一項比美國差一些。
作為這樣一塊殖民地的高階專員,理查德的位置當然被盯著,誰不想去明珠做一把無上權威?連非洲殖民地需要更換高階專員,大家都搶著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