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誇大,法國收回地中海艦隊的舉動,以此來和美國人談談。”艾倫威爾遜沉吟了一下建議道,“說不定可以提升本屆政府的支援率。”
“艾倫,可以說得詳細一點。”哈羅德·威爾遜開口催促,一提到支援率外交大臣就不困了,表示既然你會說就多說一點。
“我們以此來挾持一下美國,表示在自由世界出現內患的時候,應該放棄一些自私的想法。對法國採取柔和的應對。這樣先不管華盛頓方面怎麼想,對英國公民也是有激勵作用的,尤其是在伊朗危機這段時間,讓選民們認為,英國可以讓美國站在英國一邊,解決伊朗問題。”
為何之前艾倫威爾遜建議要強硬處理伊朗石油危機,拖得時間越長越好呢。不就是等著法國退出北約,牽扯美國的注意力麼?
現在他終於是等到了法國的大動作,那麼處在英國的角度就應該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沒人看得到未來,外交工作本就是隨機應變,絕大多數時間,不存在一個國家制定長期的外交政策。
不過艾倫威爾遜有腦海裡的真實歷史做對照,配合英國傳統的外交政策,希望能夠取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時間已經進入一九五九年,現在都不用保守黨猜測,連選民都知道今年要舉行大選了,差別只是在哪個月正式開始。
站在工黨的角度上,如果能夠透過法國的舉動,挾持美國放棄支援伊朗固然是最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