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摩薩臺政府,根據不同的立場,自然在後世也有很多說法。對美國有好感的認為,摩薩臺政府就是權臣一個,早先參與了推翻巴列維父親的行動當中。本人挾天子令諸侯,而且在一九五三年的時候出現了親蘇傾向,應該推翻。
偏向於蘇聯的說法認為,美國算是第一次出手推翻一個地區大國的政府,暴露了美帝的本質,之前美國不過是對一些香蕉共和國動手,伊朗政變表明美國開始對歐亞大陸事務指手畫腳,擺脫了最後一點孤立主義殘餘。
這兩種說法艾倫威爾遜都不相信,摩薩臺本人和巴列維國王有親屬關係的,換句話說摩薩臺本身就是王室的一部分。按照君主國家來說,他應該算是一個權臣,但要說忽視客觀事實會親蘇,還是難以令人相信。
根據歷史艾倫威爾遜得知,本次的英伊分歧,最終演變成了英國連同美國推翻了摩薩臺政權。但英國沒有贏,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失敗者。
因為在英美扶持巴列維之後,巴列維明顯更加傾向於國力更強大的美國。英國在伊朗幾乎壟斷的石油利益仍然是沒有保住。
考慮到英國當前本土的體量,和佔據當今世界的利益份額,艾倫威爾遜很容易就得出結論,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正經,任何一個地方出現的變化,大機率都會朝著向英國不利的方向發展。
因為一旦混亂出現,英國現在的力量是無法在亂局當中,和美國蘇聯兩國進行爭奪的。碰上一個都是被吊打,更何況伊朗當今的格局是三家都有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