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張三丰坐下,李洛說道:“一別數年,張真人還是風采如昔啊。”
張三丰用道禮稽首:“貧道遊離四方,頗經風霜,如何比的陛下華年英銳。陛下年未而立,便一統南國,太平將現,盛世微明,此乃天意,豈人力哉。”
一上來便送上高帽子。
他此時見到李洛,感嘆對方氣度已然於數年前大為不同,當真是高山仰止,深如淵海,帝王風采昭昭如日月,不怒自威,令人不敢逼視。
這就是天子位居九重,口含天憲的威儀。
李洛命人去請皇后,對張三丰說道:“聽說真人早不在大都,不知去了何方仙山寶地清修?”
張三丰口綻一句道偈:“不在洞福地,乃是煙火中。陛下,所謂大道,人間無處不在,何必遠求哉?貧道,只在武當山也。”
李洛笑道:“朕看真人的道心,果然更加精益了。嗯,真人認為道不遠求,難道道就在身邊麼?”
“貧道慚愧。”張三丰道,“貧道原本以為,道乃內修,見微知著於己身。可自從看了《大道論》,方知悟錯了方向。道不在修身修心,而在知也,知道知道,便是修道!”
知道是什麼意思?就是知而後道也。你要先知道緣由真意,才能成道。
比如,要知水火雷電的真意,才能掌握水火雷電的道。
探索“知”的過程,就是修道的過程,也是無限接近天道,尊奉老君的過程,這就是《大道論》提倡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