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鄭思肖看到石經閣的先秦古簡時,更是激動的難以制止,竟然放聲痛哭起來。鄭思肖和文天祥不同,他是個純粹的學者,雖然帶著文人的狷狂,但也更加至情至性。
所以失傳古簡對他的衝擊,更甚於對文天祥的衝擊。
“君上,這是天命啊,天命!”鄭思肖又大笑起來,“何止是唐國天命,更是華夏底蘊,此乃夏也!”
李洛笑道:“憶翁先生,這些古籍面世,可否能正本清源,改革理教,矯正文道?”
“可!”鄭思肖毫不猶豫地說道,“這些古簡才是文統所在,淵藪也。代聖人立言之人,要無地自容了。在下一直以為,儒者道也。道,儒之本也。然而如今變成了朱程理學,簡直謬之千里!”
華夏的文道,從宋代開始更替,傳承千年的“漢學”被“理學”取代。理學的本質是“道德宗教”,主張道德即天理,從而教化本心,進而以德治國!內聖外王!
也就是……德之道!
是不是很高大上?
相對於研究經義訓詁的漢學,理學具有很大的進步性,在思想層面有了質的飛躍,上升到哲學宗教的高度。理學不是憑空生造的,而是根據先秦道家和儒家學說,“復古”而來的。
理教是崇拜道德天理的宗教,最高神是“昊天上帝”,也就是天道。其次是代表天道的天子,再就是傳承天道的祖宗父母,最後是教授天道的老師。屬於分層次神格崇拜,類似佛教和基督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