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宋燈相知相戀。這一段姻緣可不就是上天撮合與他的嗎?
慧獻的話卻還沒完:“從八字來看,是燕將軍缺不得宋姑娘。燕將軍的命格威煞太重,他上頭又失父母,加之祖父年邁,只能獨自承擔此命,若是未遇到宋姑娘,瞧著像是英年早夭之相。宋姑娘的命脈卻顯得潤極生輝,洗淨了燕將軍的煞氣,只留下他的鋒芒畢露,是以如今出人頭地,將來興許位極人臣。”
他停下,看了眼元孟神情,繼續道:“這般看,像是燕將軍佔了宋姑娘便宜,畢竟就宋姑娘的命格來看,應是嫁到哪家都能和順一生。可這和順與和美到底不同,宋姑娘得了燕將軍,便從和順變作了和美,可見這二人是難得的良緣。”
元孟沉默許久,直到喉中都莫名乾渴,方才開口:“若將我的八字與宋姑娘相合呢?”
慧獻不贊同地看向他,顯然覺得這太過逾矩。
元孟道:“你若是不幫我合,我找他人便是。”
這不過是句他根本做不到的威脅。他不可能拿著宋燈的八字與自己的八字去向外人求合,萬一走漏風聲,宋燈會被置於何地?他心中清楚這點,因此只一心想說服慧獻。
慧獻果然怕他亂來,只好道:“你把八字寫下來。”
元孟寫下自己的八字,慧獻接過,對著那些幾乎躍出紙面的字看得膽戰心驚,他默默算了會兒,對元孟嘆息道:“你同宋姑娘,其實也相合,若能早些遇上,也是一對神仙眷侶。只可惜終究差了點緣分,命中註定只能到此為止,你若是收手,還能保全一段美好回憶,若是不收,卻是要反目成仇呀。”
元孟冷笑一聲,奪回了寫有自己八字的紙條,道:“我如今知了,你根本沒有合這八字,不過撰些謊話來騙我,想讓我就此放下罷了。”
元孟本是因為慧獻將燕虞與宋燈二人說得太準,才心有所動,可如今想起來,不過是慧獻根據一些顯而易見的事情杜撰罷了。
燕虞年紀輕輕便上戰場,所以慧獻說燕虞命帶威煞,而後燕虞建下功業,活著回京,他便說是宋燈命格相輔,助他出人頭地。等落到宋燈單人之上,慧獻用的便都是些模糊不出錯的詞。
這些不過雕蟲小技,元孟一時受騙,實是關心則亂。
慧獻頓了頓,還在垂死掙扎:“你怎會如此作想?”
元孟道:“你合八字時若是能寫下宋姑娘的八字,我還信你半分。你能不能做好默算,自己心中還沒數嗎?”
慧獻也不想想他為何這麼多年都是個臭棋簍子,只因他根本無法在心中算到五步以後。
況且,慧獻算出來的他同宋燈的緣分,更是無稽之談。他同宋燈的相遇,從不晚於任何人,甚至於,他們比旁人多擁有了一世。
慧獻一時啞然。
元孟起身要走,慧獻連忙道:“我確實編造了許多,只因想讓你放棄,可有一句是不曾作假的,他二人八字合出,確是天作之合。”
元孟腳步頓了頓,到底還是離開了,慧獻跟出幾步,發現他是往佛堂去了,心中嘆了口氣。
有些事情,就算是佛祖也幫不了。只有他自己能幫自己放下。
元孟跪在佛前,一時卻想起了件本來無關的事。
在剛重生時,他躊躇滿志,以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帶著野心勃勃的興奮,遊刃有餘地處理一切事務。
直到宋燈那麼突然地出現,他才意識到,變數不只他一個。
普照寺後,他開始躲避宋燈。他分明知道,她一日日來這裡,便是想要見他,可他偏偏要避著她走。她卻還不知道,每次都抱著希望來,載著失望歸。
現在這一切,就好像報應,他從來沒有那麼分明地感受到。
他沒有能夠光明正大見她的地方,便只能頻頻來到普照,祈求著某一日能巧合地見她一回,同她說兩句話。
可他忘了,對普照寺有著情懷的人,從來都是他,而不是她。她從前來是為了見他,而現在她已不再想見他,生活中的一切亦已美滿,不需再在佛前祈禱,她便不再來了。
他等不到她的。
方才,誤信慧獻話語的那一瞬,他想的不是順應天意就此放下,而是湧出了更多的不甘,幾乎將他淹沒。
他曾經放棄過於暮春,在權衡利弊之後。
可當相似的事再次發生,能和宋燈放在同一個天平上進行比較的,卻不是所謂的權利與地位,而是宋燈自己。他想要宋燈,卻又不想要宋燈難過,害怕她恨他,這才搖擺至今,欲說還休。
元孟頭一次不知該如何是好。
命運待他不算寬和,他不斷地受苦,又不斷地失去,卻從未迷茫過,因為他知道路在何方,也知道他一定能夠活著走到那裡。
可此時此刻,在宋燈這件事上,他失去了方向。想靠近,又要後退,想拿起,卻又不得不放下。
他心知,毀了宋燈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將她囚在他身邊,逼迫她的目光只能看向他,只會走向一條無盡的死路。
可就此放下宋燈,讓她與燕虞成婚。對他來說,就好像一切的故事都在此處結尾,從今往後,便是永恆的漫漫長夜。
他該怎麼做。
元孟抬頭,看向殿前慈眉善目的佛祖。
第55章 千秋日
“小姐, 這一針不能這麼刺,要不要……?”
宋燈明白水岫的未盡之語,她是在問要不要由她來繡這份皇后的千秋賀禮。
宋燈也有些苦惱。女紅這件事, 她從前也是上心過的,只是後來愈發忙碌, 學的東西越來越多, 這東西一放下就是多年, 如今竟有些撿不起來了。
可到底是皇后的生辰禮,怎麼說也是親手做更顯出誠意。宋燈雖不想討好皇后, 可也不想平白給自己找麻煩,惹出事端。要知道,若有人想攻訐她,找理由時可是無孔不入的,何必平白留下把柄。
宋燈嘆口氣,道:“還是我自己來吧,你好好指點我就是了, 就算繡得慢些, 應當也來得及。”
皇后如今四十有三,並非整壽,從前幾乎從未未辦過千秋節, 偏偏如今大張旗鼓地辦了起來。前世並沒有這一出, 宋燈難免在心中盤算,這是不是宮中有些亂了,才刻意辦出這等威勢, 想壓一壓下邊的人心浮躁。外人看來,這裡邊花團錦簇,一派祥和, 興許確實會忽略了其中的波濤洶湧,到頭來不明不白地做了糊塗鬼。
宋燈已經開始感到天平在向他們傾斜,既然如此,以不變應萬變,便是最好的決策。
宮裡傳出的流言說皇后娘娘喜歡黃老學說,宋燈便順應大眾,親手繡起了《道德經》,也不讓人去打聽皇后娘娘真正喜歡的到底是什麼。想來千秋節當日,送上去的禮物裡邊,這種繡樣多她一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