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國際物理學會議在智慧空城圓滿落幕,會議由我國著名科學家杜恪主持,並在全球219名物理學家的共同討論下,完成了對物理學標準模型理論的修改。”——《新聞聯播》。
“國際物理學會議結束,杜版標準釋出,這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國際物理學中心。”——《新民日報》。
“杜版標準究竟有哪些改變,科學猿人帶你詳細解讀。”——抖音某科普作者。
“兩個世紀的物理學大碰撞,杜恪已經成為當代物理學第一人。”
“第五次索維爾會議再現,十六位諾獎得主齊聚,詳數國際物理學會議照片上的知名科學家。”
“物理學華山論劍,中神通杜恪博採眾家之長,制定杜版標準!”
登上新聞頭條的兩張照片對比,著實掀起了不小的轟動,各個蹭熱度的媒體,都迫不及待的攙和進來一腳。不過本次會議討論的標準模型主題,有點過於深奧,並沒有多少人瞭解。所以大部分吃瓜群眾都只是看一眼照片,誇一句杜恪好帥,或者都是學霸,就過去了。
就跟每年諾貝爾獎出來時,都要熱熱鬧鬧一陣子,然而轉過身來,可能大家連一位諾獎得主的名字都沒記住,更別說這些諾獎得主研究了什麼內容。
杜版標準也是一樣,除了讓大家感受到“杜恪”這個名字的份量之外,並沒有其他意義。
哪怕很多人想要知道,杜版標準倒是講了什麼,也不可能知道的,除非重新學一遍物理學,弄清楚粒子物理、量子力學、量子場論、狹義相對論等等一系列理論知識,否則就不可能真正弄清楚標準模型在講什麼。什麼玻色子、費米子,什麼電荷、色荷、味荷,什麼膠子、光子、介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