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從超級環七扯八扯聊到大動脈,再留王院士吃一頓飯,飯後下了一盤棋,王院士便告辭離開。然而他前腳剛走,杜恪還沒在家躺一會,後腳又一位院士前來拜會。
“杜院士,打擾你了。”
“沒有打擾什麼,我正好這段時間還沒開始正式忙工作,候院士請進。”杜恪將來訪的候院士請進杜府中。
候院士已經六十六歲,現擔任地質所所長一職,他是研究大陸成礦和海底熱水成礦領域的大犇,對華夏大陸板塊構造提出了系統的理論。
“這次來拜訪杜院士,是想就‘向地球深部進軍’這一科學號召,與杜院士深入暢談一番,看能不能入選華夏前進計劃。”候院士說道。
向地球深部進軍是十三五期間的國家規劃之一,由華夏地質科學院承接大陸科學鑽井技術探索,主要成果就是松科二井——松遼盆地大陸深部科學鑽探工程。
完鑽深度7018米,是亞洲國家實施的最深大陸科學鑽井。整個工程攻克了超高溫鑽探和大口徑取心等重大技術難題、推動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實現了大陸科學鑽探技術上的多項突破,工程獲取的415萬組24TB的深部實驗資料,都是開啟地球深部奧秘的寶貴資料。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這一向是人類探索自然的夢想。
航天器已經在太空中無盡遨遊,深潛器也一次次突破洋底極限深度,然而比起上天下海,人類的入地之旅卻由於地殼岩石阻隔而困難重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