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十米球的研發比想象中要困難得多。
本來專家們隨著黃岸基地的二期工程完工,試通車之後順利執行,都信心高漲,認為可控核聚變已經盡在掌握之中,下一步就是小型化。
十米球、五米球、一米球,乃至製造個手錶大小的輕型可控核聚變。
結果十米球的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一個接一個,杜恪沒有參與,不是很清楚細節,但只知道集結了國內十幾位院士、幾十位專家的專案組,進度是一拖再拖,遲遲給不出準確的完工時間。
“把反應堆的直徑控制在十米這個尺度,遇到了太多此前從未出現過的現象,說句實話,我們是快樂並頭疼著。”模型城市中有十米球模組預留地,並且有專家負責溝通,此時專家是唉聲嘆氣,“快樂的是,每一種現象都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頭疼的是,經費真的在燃燒,而結果就是出不來。”
杜恪點頭道:“十米球是理想,暫時的停滯並不是壞事,我們應該把大型聚變核電站徹底弄明白了。現在十米球湧現這麼多奇特現象,對我們來說,更是一次機遇,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聚變反應。所以,老張,你跟專案組那邊聯絡,讓他們不要急躁,沉下心來研究,把細節都弄清楚。”
“有杜院士您的這番話,我是鬆了口氣,智慧空城這麼大的專案,都在等著我們上十米球,說實話壓力不大是不可能的,院士們還能頂得住,我們這些非院士就焦頭爛額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