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總共五篇論文,透過檢索,薛忠坤只找到杜恪發表的四篇論文加正在稽核的這篇論文,論文內容全都是關於電子流理論,並且都是今年發表的。
“有意思啊,真的很有意思,這個電子流理論是怎麼想出來的,質子與電子分流,形成全新的聚合態。而且力學平衡和分離方法,都有充分論證,很好的勾勒出了未來藍圖。”
薛忠坤主研方向就是掃描隧道顯微學、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低維超導電性等,與電子流理論恰好有相關聯絡,因此全部論文看下來,便迅速對杜恪提出的電子流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反覆看了兩遍論文,還是覺得不夠過癮,便一邊回覆論文透過。
一邊繼續檢索杜恪,希望找到杜恪的其它論文,可真沒有。
哪怕有幾個同名的,檢索出來的論文也與電子流理論毫無關聯,通訊地址也不一致。檢索不到論文,他便與《物理評論B》的編輯部聯絡,讓他們把杜恪的資訊發過來。編輯部那邊需要一點時間找出資訊,所以他又開始檢索第二作者陶勳,找出了一點資訊。
“夏科大的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材料學和鋰電池,好像跟電子流理論也沒有什麼關聯……這個杜恪,難道也是夏科大的?”
不一會兒,《物理評論B》發來了作者資訊。
基本上為了做人名消歧,很多期刊都要求作者將自己的基本資訊與簡介一同寄過來,這樣可以迅速將同名作者區分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