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巨流河古稱枸柳河、句驪河,漢時稱大遼河,到了清朝稱之為巨流河。
究其來歷,民間有兩種傳說:之一是因為河邊多大柳樹,諧音“巨柳”而為“巨流”;之二是說遼河到了鐵嶺、新民一帶,因其納清河、柴河、秀水河、柳河、饒陽河和養息牧河等主要支流,河面闊大、河水浩瀚,所以這一段稱之為巨流河。
細究起來,後一種說法更為合理些。因為在清以前,新民一段的遼河是漫無邊際的水國和遼闊的大澤,確是“巨流”。
從關內經遼西走廊到瀋陽一線只能從北鎮南下過遼河,新民一段本無路可通。直到皇太極時開通了“大御道”,到關內才能東經永安橋西行渡遼河穿遼西走廊,所以清初的十幾萬流人到東北,幾乎都是從新民一段過遼河到瀋陽、再分散到東北各地的。
包括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皇帝先後十次東巡祭祖,在東行和迴鑾時也大多走得這一條線路。直到乾隆朝,瀋陽籍詩人常紀在《遊巨流河》詩中仍說:“遼水揚層波,巨流此其是。”
京沈線的支線,瀋陽到新民的這段鐵路,是在日本人的控制下興建的。不過從新民延伸到北鎮,然後再接到遼西北境內的興安等省,卻是完完全全由奉系政|府處置並控制的。
這是一條促進內陸蒙境的重要支線,沿途的多個重要鐵路設施如橋樑、經過集市的安全,向由各地武警部隊擔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