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新詩震驚四座。這個時候,未來新月社的詩人代表徐志摩還在北大讀書、聞一多還在做他的編輯、卞之琳才七歲,而張漢卿寫作此詩時最忌諱的艾青同樣只有七歲、還剛讀金師附小…
從此,少帥不再是那個戲耍人間的風流公子,還有文采飛揚。京城人們的心裡,那首傳唱八大胡同的“好色歌”不過是一時戲謔之作罷了。也是,能寫出這麼深沉感人詩句的少帥,又豈是一般的風花雪月的情懷可比?
張漢卿的新體詩帶給世人的震驚不是它有多麼的好,而是太超前了,超前到世人對它懷著一種既感希奇又在習慣上很難接受,雖然它聽起來這麼的讓人感到深摯。這個時代還沒有形成欣賞它的氛圍,只有兩年後,確切地說,正史上的兩年後,新體詩才正式亮出它的光芒。現在,報紙只是把它當作一則花編新聞,一則由奉天少帥引發出的激情而已。
正如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是在公映幾年後才由北大學子挖掘出它的內涵而捧紅一樣,這首看似不起眼不應該引起波瀾的新詩卻同樣在北大一群有心人中間被發現到寶了。
這個時候,《新青年》還只是綜合性的評論刊物,創作並不怎麼著重,除介紹一些歐洲現實主義及其他流派作家作品之外,刊登的小說及詩都還是文言的。直到民國六年初,李大釗先後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這才正式揭起了“文學革命”的旗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