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84章 皆大歡喜的交易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據戰後解密,在1914年到1917年的大戰期間,俄國工廠共製造了5800萬發炮彈,然而,其前線炮彈的年需要量達到了5000萬發。因為工業的生產能力不足(俄國本來工業基礎就差,更主要的是成年人都上戰場了,工業生產與後勤保障能力嚴重不足),俄國政|府不得不把炮彈的生產訂貨交給國外。在大戰期間在國外訂貨生產的口徑為3英寸的炮彈共有5600萬發,實際運送到俄國的大約有1300萬發,即四分之一不到。因而,俄國軍隊在整個大戰期間都感到軍需物資嚴重缺乏。這就導致了俄軍的師部主官不得不將火炮的日均發射數控制在5至10發,而沙俄士兵們的日記更是抱怨“德國發二十發炮彈,我們只能回擊一發”這樣的情況。

到後來,缺乏必要武器,只能用無數士兵的血肉去抵擋德國軍隊的攻擊。

英法美等盟友不是沒幫忙,可是缺乏合適的港口,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援助。此外,或許他們還存著一個小心思,那就是讓德俄兩個強國在東線死磕,以在戰後爭奪話語權。而俄國剛從農奴制轉變成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軍工實力並不強,在舉國動員參戰之後,它的工業虛弱的弊端便立刻顯現了,它甚至向東方實力更弱的日本買炮彈。

還有步槍也是一樣:俄軍步槍缺口在每年300萬支左右,甚至不惜重金向日本買38式步槍;前線每年需30億發子彈,年生產能力卻只有5億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