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火箭組繼續搗鼓。
大部分結構設計工作都交給工程師們做,沈文劍帶兩個人先行啟動流體動力實驗與風洞實驗。
流體動力實驗透過定速釋放染色液體,來確認實驗體在飛行或潛水時的流體狀態,渦流、湍流等都回避掉之後,外形就沒有大問題了。
透過流體動力實驗的實驗體,即使有那麼一丁點問題,實際也能透過調整推力把它無視掉,這就是常說的力大磚飛。
流體動力實驗室的優點是它需要的模型很小,即使要改動也很快。
風洞實驗室吹風,模型要嚴格的多,外結構都是真傢伙的縮小版,更注重外形結構的合理性,比如超音速狀態下調整飛行姿態,會不會把自己扭斷或者掉幾個螺絲,在某個點上的受力會不會過大。當然就火箭專案而言,風洞能夠採集到的資料比流體動力實驗室更準確。
一邊吹風,一邊計算外形結構要素,每隔幾天,沈文劍都要向火箭組工程師們通報進度,同時讓他們瞭解自己接下來會向什麼方向調整火箭外形。
折騰了幾個月,終於定下新火箭的外形。
長42米,主火箭直徑3米,根據同時拋棄一級火箭與助推器的要求,主火箭不再需要於發射中段單獨承擔推力,發動機減少為兩個。
助推器直徑同樣是3米,長22米,每個助推器發動機也是兩個,不過採用的發動機為雲頂級甲型改,推力為150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