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以趙雲的實力,在預先做了充分準備、幾個月內造了大量彈藥重量減少二十倍、機器自重也減少數十倍的輕型葡萄彈投石器後,只要他想,其實是可以在展開總攻後三天內,就把鬱林城拿下的。
至少趙雲自己是這麼估計的。
只不過,趙雲也知道,鬱林這種位置,打得快打得慢,並不重要。這裡距離趙雲的大本營還比較近,補給方便,敵人在交趾的主力卻沒法來支援鬱林。
如果鬱林稍微打慢一些,能夠逼得敵人認清自己必敗無疑的前景,讓敵將軍心動搖棄城而逃,那就更好了。如果敵將死硬不肯逃,趙雲至少也能利用這段時間誘導敵人陷入一個更錯誤的判斷,總之就是有後手妙招。
所以趙雲不想為了速攻而死傷太多,寧可是“富則當一回炸逼”,讓小隊鐵甲兵火力偵察牽制、不給守軍下牆躲避的空隙、後方以投石器陣葡萄彈轟炸。
從十一月初五攻打到初九,五天的攻城下來,守軍死傷足有三四千之多,已經是岌岌可危,攻城一方卻只死傷了幾百人。
只不過攻方人力和物資損耗比較大,附近珠江岸邊十幾裡內的鵝卵石、小石頭都被淘澄乾淨當了彈藥。
如果是正常作戰,這樣的傷亡交換比下,守軍計程車氣肯定早就崩了。之所以還撐到現在,其實是士武那套“漢軍的遠端武器怕受潮,再堅持幾天漢軍就會被蚊子毒死”的說辭,欺騙了守軍的軍心,給了他們一個虛假的希望吊住最後一口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