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有了思路方向之後,李素也不猶豫,就吩咐周炳:
“周先生,我看目前你們鍊鐵時給燃料鼓的風,都是直接鼓入冷風。能不能把風箱加大,鼓進去的風先到一段預熱的爐窯裡停留一段時間,然後在外面用火井的火氣或者是泥炭給這個儲氣窯預熱一下。
等風也熱到一定程度後,再吹到要鍊鐵水的主爐子裡?目前主爐的爐溫之所以只比純銅熔點高一成,很難再提上去,我覺得關鍵就是吹進去助燃的冷風本身太冷了,帶走了太多熱量。要是助燃風本身就是熱的,爐溫再熱一成恐怕也不難。”
這個招數其實古人自己後來也能慢慢總結出來——這一點從鍊鐵工藝上很難找到直接證據,但是從陶瓷業的發展上卻有明確鐵證。
漢朝的時候,之所以燒瓷的窯燒出來的都是泛著土黃色釉的原始瓷,而不是唐宋時候的純青色青瓷,原因也是爐溫不夠。
後來唐宋燒純青瓷,靠的就是把燒窯的鼓風先預熱一下再鼓進去,減少熱量損失。宋朝的“天青色汝窯”那麼成熟,可見當時窯的爐溫至少一千三四百度了。
而同一個時代,不管燒什麼窯,在追求極限溫度時,其實都是相通的。漢朝的鍊鐵熔爐只能燒到一千兩百度,所以原始瓷窯也是一千二。唐宋鍊鐵有一千三四,燒瓷自然也是一千三四。
點破了這層窗戶紙,一千兩百度的爐溫瓶頸極限,當然不難突破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