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夫表功錄善,古今之通義也。茲念故議郎蔡邕,賢良方正,博學有道。雖僻處江湖十載,仍束身自修執節淳固,著《駁災異論》,洗刷張逆流毒。念念體憂君父社稷,斷斷無他,其心休休焉……
值此多事之秋,本當拔擢顯位,然詢之左右,言公意不在仕。故念許由不仕有唐,帝德不衰;夷齊不食周粟,無損周望。王道不忍使久逡巡於朝,其賜金十斤、帛百匹、授關內侯,遣歸田裡。”
“……幽州別駕李素,恭謹良篤、學兼數家、長於著述,又以運籌之功顯於北疆,特許幽州牧虞法外加例、舉其茂才,朝議授‘護烏桓校尉擁節長史’,秩千石……”
蔡邕和李素等人,低著頭靜靜聽朝廷使者宣讀完封賞敕命,心中的驚喜、詫異和不解,交織陳雜。
蔡邕的內心尤其矛盾:“我什麼時候表達過不想回朝做官的態度了?為何陛下‘詢之左右’後,拿許由之類隱士比喻我?真當我準備著書立說、教書育人度此餘生了?”
雖然那些錢財賞賜還算豐厚,給個關內侯的名分,更是足夠有面子——雖然靈帝一朝的關內侯是明碼標價五百萬,已然淪為一種沒有食邑的純榮譽。
相比之下,四個月前才剛掛上他“蔡氏門徒”名分的李素,已經從六百石的別駕進一步飛昇到一千石的擁節長史了。
只論品秩的話,這已經比蔡邕下野前當的議郎還高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