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申時,也就是後世的下午三點,趙匡胤親自送趙德昭登上了一匹白馬。
“啟程。”他一聲令下,立刻箏樂聲響,以嗩吶為首的吹奏樂團,以琵琶為首的撥絃樂團,立即扭起了大秧歌一樣的舞步,開始出發。
趙德昭在以王承衍,魏咸信為首的數十文士的簇擁下,騎著白馬跟在樂團後面。
他胸系紅綢花,臉上塗了一臉脂粉,還頂著兩個大菊花,浩浩蕩蕩地出了東宮。
這副形象,別提有多喪了,可卻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今日是文娶,這幫文士就是為了應付各種文學刁難的。
比如要作一首詩,唱一首曲,這種事都要他們應付。
跟在他們身後的,是一臺前後兩進的十六抬大轎子,這種轎子也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肩輿。
在這個時期,轎子可不是誰都能坐的,不僅普通人不能坐,就是堂堂的丞相,也不能坐。
百姓除了娶親的新娘子,死人後的棺材,任何人都不能以人為駕。
如果宰相年老體弱,騎不了馬,萬一被馬騎了怎麼辦?那就由皇帝下恩旨,特許宰相坐轎。
但這種恩旨在北宋時期是很少下的,因為還能坐車。
一直到南宋時期的趙構,當時國都已經搬到南方了,當地不僅缺馬,缺牛,街道還狹窄。
在當時的條件下,趙構放開了對肩輿的控制允許大臣坐轎子,後來逐漸百姓也能坐了。
如今的肩輿,只有皇帝和妃子們能坐,基本上都還是在皇宮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