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當宋仁宗趙禎對歐陽修吩咐完畢,站在首列的晏殊,便持笏而出,表示反對道:“啟奏陛下,老臣以為,陛下單獨召見街道司的王司丞,期期以為不可。上述兩份奏摺內容,在東京城內實施與否,攸關我大宋江山社稷,陛下不可停薪此人一面之詞。正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若是陛下下了早朝之後,真要召見街道司的王司丞進宮覲見,向他問詢有關上述兩份奏章內容事宜,應當有持不同意見和看法的大臣在場。若是街道司的王司丞,可以說服持有反對意見的幾位大臣,再在東京城內實施,才是萬全之策,還請陛下明察。”
端坐於堂上的宋仁宗趙禎,覺得晏殊所言頗有道理,當即就改變了主意,重新定奪道:“晏公方才所言極是,是朕考慮得不夠周全。朕採納晏公說言之建議,不單獨召見街道司司丞。
“為了能夠廣納諫言,朕現決定,今日辰時兩刻,在垂拱殿內召見街道司司丞的同時,同平章事晏公,御史中丞王拱辰,參知政事賈昌朝、開封府尹包拯、右正言歐陽修,諸卿借一同前往商議便是。”
在宋仁宗趙禎點名的這幾位參加早朝的大臣裡面,支援在東京城內實施交通規則的人,分別是包拯和歐陽修,反對的人則是賈昌朝和王拱辰,而宋仁宗趙禎之所以把晏殊帶上,是因為晏殊位高權重,善於從中斡旋當和事佬,有晏殊在,正反兩派都不會出現爭執和糾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