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堂參謁完宰相後,日近中午時,高嶽又在潘炎的引導下來到舍人院裡,參謁中書舍人崔佑甫。
崔佑甫身著官服,在舍人院的臺階上鋪席招待了眾人,接著勉勵高嶽等人道:中了進士只是開始,馬上諸位一經吏部的關試,便全是“前進士”了,可謂真正釋褐,“屬吏部守選”,可想要即刻舍田就祿,還必須參加吏部的兩科考試,即“博學鴻詞試”或“書判拔萃試”,只要這兩科考中,便不用再等待,立刻有官做。
崔舍人的這番話,坐在席位上的高嶽深有觸動:
考中進士只是“及第”,不算完,還有道叫“登科”的關卡沒過。
原來,在唐朝的舉子,透過禮部試的便叫“新及第進士”,可以免除自身的賦稅徭役,自白身邁入“衣冠戶”的行列,然後再去參加吏部的“關試”(也即是劉晏先前所說的,到吏部南曹試短行判文兩道),才算是真正釋褐,便叫做“前進士”;何謂“關試”?關,即是關白的意思,古指官府內文書往來,進士去參加吏部的關試並透過,禮部便將進士的姓名、材料(也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人事檔案)移交給吏部,自此進士即“屬吏部守選”,以前歸禮部管,此後就要歸吏部管,算是取得做官資格。
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即便透過關試,進士也只是“屬吏部守選”——最關鍵的是後面的兩個字“守選”,說白了就是等著做官,正如崔佑甫所說,守選是件很折磨人的事:可能三五年甚至上十年不會有闕員,就算有了也可能被他人捷足先登,每年還有不少雜色入流的官在排隊,也要往裡面擠;另外,就算很多官職有了闕,你身為進士也不可以去做,因為你當了進士,只能走“清資官”路線;再者,朝廷也可能對你說,守選累了沒,長安物價高昂不,是這樣的嶺南某個縣有個縣尉空缺你去不去,只要幾年後你還能活著回來,朝廷是不會忘記你的,銓選時給你優惠政策——簡而言之一句話,“要官還是要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