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滯留長安十五年卻依舊下第的劉德室,想起受困三十載最後一命嗚呼的張譚,還有那破敗荒蕪的國子監。他們為何會這樣,確實有自身能力不足、頭腦不明的因素在其中,可“李家人”就不應該對他們的悲劇負上些責任嗎?以前他在教科書裡曾見過“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原本這話對他而言不過是行鉛印的文字而已,現在穿越至此才有血跡斑斑的體會——你設科考選拔,吸引人才來為你白頭倒是不錯,可是你又大搞門蔭制度,又搞通榜制度,又搞投捲風氣,讓劉德室、張譚這樣無權無勢的讀書人為了那些似有似無、可有可無的希望而耗盡一生。
而像劉德室這樣的,即便進士及第又如何?他是實現了畢生的夙願,可然後呢,他不通經典,毫無經濟實務的能力,做官也不會有任何成績,最後還是碌碌無為到死。
他為何不通經典呢?原因不光在於他本人的執拗,更在於李家人隨性而設的考試製度,前數十年一直說“初榜詩賦”,還說可以用詩賦贖貼,貼經排在最後,可有可無;今年突然又改弦易轍,來了個“初榜貼經”,不可贖貼,讓許多舉子無所適從,更間接導致了張譚的心枯而死。
而這一切,可能不過是那位垂簾後端坐的潘炎侍郎的一時心血來潮,想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恰如那個在安上門邊出言諷刺的小宦官霍競良所言,“三條燭盡,燒殘學士之心;八韻賦成,笑破侍郎之口。”那年復一年燒殘的、焦灼的、滴血的,可不就是千百舉子的心嗎?換來的,卻可能只是上位者鼻孔裡冒出的不屑一顧的嗤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