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照片上,像是群訓練有素的警犬,仔細地搜尋著細節,“他喜歡……享受這個過程。”
兇手沒有立刻把被害人弄死。他總是把現場搞得亂七八糟,這是他的示威方式。
“是的,”時山延握著水杯,“他走進別人家,把主人從床上拖了下來,然後給督察局留了一地的血。”
那些血跡走向都不自然,是兇手有意塗抹的。他在衛生間裡做了很多事情,折磨被害人似乎能讓他感覺很好。督察局的鑑定結果顯示,他把衛生間裡的牙刷塞到了吳瓊花的身體內,但是他沒有脫光吳瓊花的衣服——他沒有脫光任何一個被害人的衣服。
“他在被害人死後,給被害人套上了塑膠袋,”晏君尋盯著照片,“再把被害人擺放在門邊,讓她看著房門,看著自己是怎麼離開的。”
這個人迫切地需要被關注,他總是在強調這件事,彷彿不幹點什麼,別人就看不到他。值得注意的是,兇手劃破了吳瓊花的照片。那張照片是吳瓊花和炒樓老闆的合影,吳瓊花把它掛在牆壁上,假裝自己結過婚,有過家庭。兇手對此很憤怒,他把它劃得稀爛。
兇手還給督察局留了信,他在吳瓊花的塑膠袋裡塞了張字條,寫著“再見”。
再見。
晏君尋打量著那張字條的特寫,它是從吳瓊花房間內的雜誌上撕下來的,寫得很工整,像是交作業的小學生。兇手犯案有計劃,他想要得到督察局的關注,可惜的是當時南北聯盟在打仗,這案子就像掉進深潭裡的小石子,只濺起了很小的水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