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2-04-21 11:09:06

623

1.8重回五銖錢

當初,還是蕭道成為帝的時候,國家出現了錢幣缺乏的情況,因此蕭道成打算大量鑄造新錢。可就在這時,官員孔顗卻上書朝廷道:“食物和錢幣是相互關聯的,李悝曾說:‘米太貴就會傷害老百姓,米太賤就會傷害種糧的農夫。’那麼,米無論是昂貴還是便宜,它所造成的傷害都是一樣的。三吳地區是國家的關鍵地區,那裡接連幾年發生水災,卻沒有因為水災而使米價上漲,這是因為天下的錢幣太少,而不是穀米太賤所造成的,這一點,朝廷不能不仔細加以考察。鑄造錢幣的弊病,在於錢幣的輕重多次變化更改。錢太重,擔心它不便流通,但流通不便所帶來的災禍並不大;錢太輕的弊病在於人們容易偷偷自己偽造,偽造錢幣所帶來的災禍卻是相當嚴重的。人們之所以很容易就能偷偷偽造錢幣,連嚴格的法令都禁止不了,就是因為官府鑄錢時過於珍惜銅,又不能精心加工的緣故。灌夫愛惜銅又不加以精工鑄造,就是因為認為錢幣是沒有用處的東西,只要可以用它作為交換媒介,那就一定要讓它質地輕而數量多,這樣就可以降低工本而且容易鑄成,卻沒有考慮這樣做所帶來的後患。百姓追求利益,這就好像水往低處流一樣,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永遠不可能改變。如今,朝廷打開了人們偷偷鑄錢、追求厚利的缺口,卻又將他們處以重刑,這是什麼?這是在引導他們犯法,又將他們置於死地,這哪裡是在治理國家啊!漢朝興起的時候,由於錢幣鑄造得很輕,所以偷偷偽造的人很多。到了元狩中期(前120年左右),才開始改正這種弊病,於是,鑄造了五銖錢,這種錢周邊凸出,使人無法磨取銅屑,同時,五銖錢的鑄造工本費高,鑄造費用與使用費用相互抵消,不能獲利,所以,民間偷偷鑄錢的人就越來越少了。這就是不吝嗇銅和不惜精工鑄造的效果。君王不必擔心沒有銅鑄錢,也不用擔心做工不精,每次只要讓人們不能模仿,那麼,偷偷造偽錢的人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了。宋文帝時,鑄造了四銖錢,到了景和年間,錢的重量也越發輕了,雖然錢幣周邊還有凸起的輪廓,可煉製得不夠精細,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偷偷鑄錢的風氣便又開始興起了。這就是吝嗇銅又不能精工細作的結果。大凡鑄造錢幣,如果不能適中,則寧可取其重也不能取其輕。從漢代鑄造五銖錢到宋文帝時期,歷時五百多年,各朝各代的制度都有立有廢,但卻自始至終使用五銖錢的原因,就是因為人們明白五銖錢輕重恰當、交易方便。考察當代錢幣雖也都在花紋上仿製五銖錢,但別的錢幣也時常有。從宋文帝鑄造了四銖錢,又不禁止人們把錢削邊、鑿壞,於是,釀成的災禍大大流行起來,這一流弊甚至延續到了現在,這難道不是很令人悲哀的事嗎?晉朝不鑄造錢幣,只用原來的錢幣,後來,經過盜賊入侵、戰亂、水災、火災等等,錢幣損耗、失散、埋藏和消融,每年都大量地被損耗掉,就恰恰像是一塊石磨或者磨刀石看不見它在減少,可終有一天會被磨完,天下的錢幣,又怎麼能不會枯竭呢?錢幣枯竭,士、農、工、商都會失去他們的工作,老百姓又能憑藉什麼來生存呢?我認為,朝廷應該恢復以前的制度,由官府大量鑄造錢幣,錢的重量是五銖,所有這些,全都依照之前漢朝的辦法。如果官府鑄造的錢幣已經在民間廣泛流通起來,就要嚴厲禁止磨缺、損毀錢幣,對於那些輕小、破碎、殘缺、沒有周邊凸出和輪廓的錢幣,都不能流通使用。官府鑄造的錢幣,如果有細小不合標準的,應查明重量,銷燬改鑄成標準大錢,這樣,對貧窮安分的老百姓既有好處,也堵塞了投機取巧、偷鑄錢幣的人的邪路。錢幣和貨物相應,遠近各處一樣,老百姓也就能安居樂業,市場、路上都不會發生爭執,衣著和食物也就能慢慢增加起來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