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公元156年——
西北苦寒,廣闊多風,有又無山嶺阻攔,方至酉時(you,下午5點至7點),天色已然昏暗,行人紛紛歸家,而店鋪商賈亦逐一點燃燈火,
董君雅沿路前往武威城內最大的“成記酒家”時,心中頗有挫敗。
諸多故舊對他雖然熱情,但對於推舉二子之事卻頗為遲疑,有直爽者明言其推舉名額已用,亦有委婉者詢問董卓可有值得破格推舉之功績。
功績?和一干羌人混的頗熟算否?不,不僅不算,怕是反而要算作惡評罷,邊官一向以軍功提拔,和那些潛在軍功交好又算什麼?
諸多友人中,提供協助最大者,願意舉薦董卓為一縣縣尉,還笑稱此乃子承父業,董君雅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他。
雖然同為縣尉,掌一縣之兵,但中原富庶郡縣的縣尉與涼州邊鎮的縣尉豈可同日而語?簡單說來,曾任潁川縣尉的董君雅在離職幾年不事生產後仍有充足財貨供董卓習武,董旻進學,然而據說某些西涼本地縣尉退下之後不得不重操舊業,以耕地或打鐵為生,也不知真假。
這倒並非做縣尉時有所貪墨,而是當地世家大族按慣例所贈,還無法拒絕,因為他們根本不要求什麼,而且贈予縣丞、縣令,乃至郡丞,郡尉的更多,小小縣尉拒絕收受資財以示清廉,要讓那些頂頭上司作何感想?
至於西涼這邊,由於邊患頻發,各大宗族各有武備,若真對上,說不得比官軍還要能打,自然沒必要去和“手下孱弱”的縣尉親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