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耿定向所言確實戳中了林延潮的心思。
地瘠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當年他在金鑾殿上的一席話,令他成為了天下貧寒人家出身的讀書人表率。
不少貧寒書生都以林延潮的例子來激勵自己,在困苦中以林延潮為榜樣,覺得自己遲早也能有出頭之日。
但是林延潮自己提出的經史並重,無疑卻斷了許多貧寒出身的讀書人上進渠道。
古代讀書人成材難,在於識字率低,識字率低部分也是因為印刷術的制約,導致書籍奇貴。
萬曆版的封神演義一本二兩銀子,而明朝一名七品縣令,每月官俸也僅僅是二兩銀子。
當然縣令還有其他收入,萬曆年時一名小販月入也差不多二兩。
儒林外史裡范進的岳丈胡屠戶,如同能一天殺一條豬,一個月也不過三兩銀子。
由此可想一本書多貴,故而有句名言‘書非借不能讀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書買回來了,放在家裡就不能用心讀,但是你借別人的書,整天擔心被書主人要回去,所以就必須趕在期限前讀完還給人家,所以這樣讀書的效率最高。
因此不少古代家境清寒的名臣都有一段借書讀書的佳話的,比如王充家貧不能買書,於是就逛於書肆上,裝著要買書的樣子將書讀了一遍,他記憶力過人,讀過一遍就能將書裡內容記下。
元代趙弘毅,小時候家貧,為了讀書,不惜給富貴家打工,工錢可以不要,條件是晚上可以借書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