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明朝那會兒,搞的也是聯產承包責任制,交夠國家的,留足兄弟們的,剩下那可都是自己的,實話實說,在那個萬惡的舊社會,要是不摻雜點個人利益進去,除了個別像海老爺這樣的,誰又肯真正賣力氣去謀國呢。沈一石的家產賣了500萬兩,徽商交了多少訂金不知道,反正交到趙貞吉手裡的就是50萬兩;鄢懋卿南下巡鹽,給道長分了100萬兩,剩下200多萬兩交了國庫,要不是錦衣衛偷偷摸摸盯著,誰又能知道他還多收了200萬兩;半價收生絲也一樣,百姓要苦多久不一定,具體收了多少錢也不清楚,反正50萬匹絲綢是湊齊了,順便再幫自己表一表功,百姓那邊才收了四十大幾萬匹絲綢,差額部分還是學生趙貞吉帶著各級官員自掏腰包補齊的,就問內閣的老恩師徐階,你感動不感動。
這裡再插一嘴題外話,大明朝歷來實行的都是低底薪加高提成的工資制度,基本工資就是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的工資,鄭泌昌做到巡撫一年俸祿才一百多兩,辛辛苦苦幹一年,按照海老爺在驛站的接待標準,不打折鄭大人都住不了一週;買個身價20萬兩的芸娘,純靠工資收入的話,鄭大人不吃不喝要幹2000年,這可比年輕人在一線城市買房要誇張多了。道長也知道自己給的工資實在是有些反人性,所以才默許嚴黨一兩銀子分6錢,平常手下人搞點水過地皮溼的事兒,只要別太過分,他老人家也不怎麼計較,久而久之就如胡宗憲所言,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幾無一尺淨土了。其實低底薪加高提成也挺好,拋開個別像海老爺這種不開竅的南蠻以及在清水衙門苦熬資歷的京官不談,衣冠禽獸的日子整體上過的都還挺滋潤的,真正活不下去的是大明的百姓。幾千萬百姓雖有君而無父、雖有國而無家、雖有官而如盜,兩京一十三省,皆是飢寒待斃之嬰兒,刀俎待割至魚肉,君父知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