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元時代一直有“蘇常熟,天下足”的說法,而到了明清時代,就變為了“湖廣熟,天下足”。
在沈瑞現下這個時空裡,其實在弘治朝湖廣就開始對外輸出糧米了,只是正德初年起大災小災不斷,這供給天下糧米的潛力自然也就瞧不出來了。
初時聽說沈理要往湖廣去,沈瑞的第一反應是如此甚好。
等回過神來,又不免苦笑。
為什麼內閣也好,劉瑾一黨也罷,都沒有人對“將謝遷的女婿升為封疆大吏”提出反對?
就是因為,湖廣現在是個坑。
連年災患,已讓民心不穩,又有匪寇橫行,這種時候落個火星子就能燎起一片揭竿起義的。
劉瑾怕是巴不得沈理這倒黴蛋被推進坑裡去呢。
而既然劉瑾想坑沈理,沈理沈瑞便少不得要用劉瑾來填這個坑了。
“為什麼只見匪寇,不見造反的?”因在密室裡,沈瑞便也沒有忌諱直言。
沈理還是不禁變了臉色,嚴厲的瞪了沈瑞一眼,方道:“湖廣先是天災,才是人禍。絕大多數百姓都是有一口吃的,便不會跟著造反的。”
如今這口吃的要往哪裡尋去?
先前沈理還怕不太好動,想了不少舉措,現下嘛,正好先向宗藩要去。
如沈瑞先前所說,有太廟司香這根胡蘿蔔,也有劉瑾清丈田畝這根大棒,這事兒十之八九是能成的。
只是,這是解決一時之難,不是長久之計。
沈瑞卻道:“固然是口吃的。也是因著,沒人挑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