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第一次出使,慷慨激昂,直言要為國捐軀。第二次出使,雖然心裡不情願,但最終還是踏上了出使的路途,不過心裡卻是矛盾而且動搖的。不管怎樣,趙構依然在履行一個臣子應該要做的事情。
大元帥府建立之後,以趙構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擔負那樣的責任,他的所作所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身邊臣子的影響,甚至是裹挾。汪伯彥、黃潛善等人早已認為趙構“奇貨可居”,當然要躲避金軍,坐視開封覆滅,徽欽二帝成為俘虜,最好是死於亂軍之後,這樣才可以擁立趙構為帝,自己成為從龍功臣。
至於團結在趙構這個大元帥身邊的那些勤王軍,真實的戰鬥力如何,恐怕只有他們的統兵將領自己知道,讓他們去跟金軍作戰搶回二帝,無異於是叫他們去送死,所以,趙構無疑是最好的保護傘。
對於趙構來說,短短不過一年的經歷,讓趙構迅速成長,他明白如果事事都按照書本上講的那樣做的話,自己會活得很辛苦,甚至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如果學會自保,往往會得到許多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比如說皇位。他的自保行為,無意中為他登上權力頂峰鋪平了道路。
因此,“銜命出和,已作潛身之計”純屬汙衊;“提兵入衛,反為護己之資”確屬實情,但也情有可原。
其實,青年時代的趙構既沒有南宋官方史書裡吹噓的那樣英明神武、果敢無私,也不像有些後世有學者認為的那麼陰險、狡詐。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的皇子,僅此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